首页 · 资讯 · 人物访谈 · 原材料
天津日报:推进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 打造双循环京津冀开放窗口
天津大学新闻网 2024-05-08

刘维林

在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分工格局加速调整、国际经济格局面临重塑的时代背景下,港口作为连通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关键节点,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基础性、枢纽性和关键性作用。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指出“经济要发展,国家要强大,交通特别是海运首先要强起来。要志在万里,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并留下“把天津港建设好”的殷切嘱托。推进港产城融合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所实施的重要战略行动,实现港产城的高质量融合发展,需要以天津口岸优势为切入点,打造双循环枢纽核心载体,集聚适港产业,发展临港经济,扩大制度型开放,谱写自我发展、协同发展与共赢发展的新篇章。

● 一、全面提升国际一流大港的基础设施,加强打造双循环枢纽核心载体

进一步推进天津港的高等级航道和自动化、智能化码头设施建设,提升航道通行能力和锚地保障等级,提前布局货种转型升级,从煤炭、矿石等散货向集装箱、滚装货物、液体散货等高值型、清洁型、专业型货物转变。优化公路集疏运体系,推进港口与城市客货交通分离,加强东西向、南北向疏港高速及干线公路建设。加快港口与高速公路、干线公路、铁路干线连接的接驳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能力,并构建海港—空港专用货运通道。推进铁路集疏运体系建设,畅通连接腹地的铁路通道,打通天津港直通西北的铁路大通道,提升连接东北亚、辐射中西亚的中欧班列货运通道的运输能力和效率,打通铁路进港最后一公里,加快推进集装箱中心站、港区铁路专用线等项目,逐步实现铁路支线或专用线覆盖主要港区和物流园区。建设港外货运枢纽基地,研究在滨海新区、东丽区、北辰区等地建设多式联运枢纽,拓展通关、检验、装箱等功能,提高集疏运通道运输效率,减轻港口集疏运压力。

● 二、推动适港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培育壮大先进制造集群优势

一是推进绿色石化产业链强链延链与优化升级,建设世界一流绿色能源产业集群。打造“海洋油气装备—油气开采加工—基础化工原料—化工新材料—终端应用”于一体的石化产业链。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推动“科技研发+生产制造+贸易交易”的全链条协同融合发展。鼓励企业开发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高性能纤维、高端膜材料等高端产品,占领价值链高端环节,提升石化产业的经济效益。推动石化化工产业与电子信息、纺织鞋服、新能源电池等下游产业融合,鼓励开展产品推介、上下游协作配套、产能对接等“手拉手”活动。

二是释放临港先进制造业发展动能,着力打造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产业集群、领航企业和优势产品。加强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应用,增强制造业发展新动能,积极培育和发展以“科学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为标志的新质生产力。夯实产业根基,加强核心基础零部件、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关键基础软件和先进基础工艺研发,突破一批基础产品,推动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变。围绕海上风电、海洋油气开采和储运、航道疏浚工程、海洋环保等领域发展装备制造产业链;围绕海水淡化装备制造、环保材料与设备、海水淡化综合利用、环保服务打造环保产业链;围绕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成套控制系统制造、轨道装备中试平台打造轨道交通产业集群。

● 三、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全球辐射力的航运服务体系,完善现代航运核心区集聚功能

发挥综合性口岸对商品集散、价格形成、交易集聚、产业服务和区域辐射的带动作用,配合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建设一批开放式、多功能、现代化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打造以口岸贸易和期货交易为主的特色商业功能区,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建立大宗商品集散中心,打造国际性商业大都市形象。积极发展海事服务、船舶供应和海员休闲等服务业,吸引国内外航运企业总部落户天津,聚集船舶管理、航运运营结算、航运经纪人、船舶评级、船舶交易、航运保险、航运金融、公估、会计等高端航运功能。推进制度性开放与创新,发展与航运服务相配套的法律咨询、海事仲裁、海损理算、船舶检验、航运教育、会展文化产业。打造航运信息、资本、人才等高端航运资源的配置能力,提升航运服务的集聚规模与质量,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全球辐射能力的航运服务产业体系。

● 四、提升滨海城市功能,优化产城空间布局,打造高品质宜居环境

全面提升滨海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加强滨海新区公共交通、医疗教育、文化休闲设施和载体建设,推广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善产业配套设施,优化城区和产业园区功能,建设集文旅、商务、生活服务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产城发展带。集约高效开发利用临港土地空间资源,临港区域重点发展距港要求近、占地相对较大的仓储、集拼、中转、冷链、保税物流等高附加值物流产业。推进港产城功能有序集中,港区功能与后方城市布局有机融合,形成空间上相对独立、有序、高效的临港空间结构,解决港产城功能混杂,物流动线杂乱低效,交通流量叠加,功能相互干扰等突出问题。推进部分生产性岸线向生活性岸线转型,发展海港旅游休闲产业,港城协作打造以港口观光、滨海旅游为特色主题的海港旅游休闲产品,发展涉港工业旅游和中小学研学项目,带动海洋旅游消费服务发展。提升滨海区域城市功能和品质,打造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健身康养、科技研发等新兴产业集聚区。

● 五、纵深推进制度创新与营商环境建设,全方位、高水平对接国际规则

高度开放、自由的市场经济环境是港产城高质量融合的重要条件。应以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为制度创新引擎,积极开展制度创新试验,在优化流程和提升效率等制度创新上,发挥全方位、高水平对接国际规则的压力测试功能。推进京津冀规则体系共建、创新模式共推、市场监管共治,流通设施互联、市场信息互通、信用体系互认,率先实现区域市场一体化。推动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depa(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高标准经贸规则在京津冀全面对接,建立一批与cptpp协定中关于投资环境便利化、服务贸易自由化、知识产权保护等规则相对接的制度创新清单,率先面向cptpp经济体实施开放。加快创新口岸监管模式,优化口岸服务体系,对标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理念、体制、模式的全方位创新,形成制度优势,以取得未来长足发展。

(作者为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审核人:丛敏

编辑:cxl
阅读:68
图片资讯 更多>>
  • 津云:“天大小世博”开幕 带你拥抱世界文明百花园
  • [央视新闻]匈牙利:布达佩斯中国文化中心助力中匈文化合作
  • 中国留学生与新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专题展在沪开幕
  • 2024国际电子电路(上海)展览会开幕